科学家在海洋最深处发现数千种新微生物

在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环境之一——海洋的超深渊带(Hadal zone),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这项研究揭示了数千种以前未知的病毒和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6,000米至11,000米的极端环境中。

深海微生物的发现

深海超深渊带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环境之一。

超深渊带,以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神哈迪斯(Hades)命名,是海洋中最深、最黑暗、压力最大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存在于深海海沟中,例如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它是地球上已知最深的地方。尽管环境极端恶劣,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却蕴藏着丰富的生命。

由中国山东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团队领导的这项研究,对从马里亚纳海沟和其他超深渊区域收集的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直接从环境样本中提取和分析所有遗传物质(DNA和RNA)的技术,无需培养单个生物体。这种方法可以揭示特定环境中存在的整个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了超过5,000种新的病毒物种和数百种新的微生物物种。这些微生物中的许多都具有独特的基因特征,使它们能够在极端高压、低温和黑暗的环境中生存。例如,一些病毒拥有编码抗压蛋白的基因,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其结构完整性。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证据表明,这些超深渊微生物可能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检测到了参与碳代谢的酶的基因,这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正在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碳,从而影响深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研究示意图

研究示意图,展示了在超深渊带发现的微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超深渊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微生物多样性,”李孟教授说。“这些发现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认识,还为理解极端环境中的生命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这项研究还强调了超深渊带作为生物技术潜在来源的重要性。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发现的独特酶和生物分子可能具有在制药、生物燃料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例如,耐压酶可用于开发在高压条件下运行的生物反应器。

然而,超深渊带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包括深海采矿、污染和气候变化。深海采矿活动可能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并释放出有毒物质。污染,例如塑料微粒,已经在超深渊带中被发现。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酸化和温度升高也可能对这些独特的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这项研究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海洋最深处生命的了解,还强调了保护这一独特且脆弱环境的迫切需要。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新发现的微生物的功能和进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更广泛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而言之,这项在海洋超深渊带发现数千种新微生物的研究,是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它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惊人适应能力,并为未来的生物技术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中,也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生命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免责声明: 本文翻译自ScienceAlert网站的文章,旨在提供信息,不构成任何形式的专业建议。